进藏自驾神器,用一万多元的小车就能搞定
在人们印象中,适合进藏的摩托车往往会拥有高头大马的外形,强劲的动力,超高的离地间隙,粗壮的多功能轮胎,和超大的装载能力,应对各种路况都不在话下。不过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在每年的进藏用车中,大型探险型摩托车使用量非常少,而且品牌、车型五花八门。反而一些没有太多性能特点的车型,却在藏区摩旅中经常见到,比如今天要说的这部豪爵铃木GZ150。
在笔者数次进藏摩旅中发现,豪爵铃木GZ150的“出镜率”还是非常高的。一开始笔者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样一辆没有任何性能可言的小排量摩托车,会成为众多摩旅爱好者的选择呢。不过仔细想一下,这其实也是合情合理,下面笔者从最开始的几点疑惑进行分析。
150cc动力够不够
从表面看来,150cc在日常使用都非常勉强,到了4000-5000m高海拔地区,动力衰减后更是所剩无几。好在GZ150的传动比设计比较适合低速行驶,相比同排量车型,在同样挡位下GZ150的后轮扭矩输出要强很多,而且车身自重比较轻,遇到角度较大的坡道也能顺利起步和加速,所以GZ150只会慢、不会停。
风冷散热够不够
通常人们理解,长时间行驶的摩托车,发动机会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需要水冷散热才能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其实这是个误区,车辆在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载远远低于走走停停,长时间行驶并不会让发动机过热,而且单拿西藏地区常年低温的环境来说,车子在行驶中,冷空气完全能带走发动机多余的热量,而且西藏地区一望无际,几乎遇不到红绿灯和堵车情况,也就不会有走走停停的情况发生,这样看来风冷已经完全够用了。
车身太低会不会托底
遇到烂路,离地间隙小的车确实会发生托底情况,不过进藏摩旅不是跑拉力赛,遇到烂路把车速放慢一点,即使发生托底,车子也不会受伤。另外,GZ150离地间隙小,车身重心较低,骑行姿势也比较舒服,这样在长时间骑行时,可以缓解身体疲劳。相比探险拉力摩托车,连续几天骑行下来,骑着GZ150不会有明显疲惫。而且在长途摩旅时,在后座放一个大行李包,靠在上面也是非常舒服的。
制动系统够不够
不得不说,GZ150的制动系统不是太好,刹车套件的选用在同级车型中只属于一般水平。而且减震较软,当制动力较大时,车身姿态变化比较严重,如果携带行李较多,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另外,GZ150也没有ABS系统,前轮容易发生打滑现象,所以只能说GZ150的制动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半点惊喜。不过西藏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较低,这样看来GZ150制动方面的配置也可以应付,另外GZ150的后制动采用鼓式刹车,在形式上显得有些落后,但在藏区使用却非常合适。第一:鼓式刹车不容易被外界环境污损或影响,尤其在泥沙路面和持续降雨时,相比盘式刹车有明显优势。第二:盘式刹车的制动液在高低气压交替时,容易膨胀,制动器会出现制动力不足、制动器抱死等问题,虽然几率较低,但还是有一定安全隐患,而鼓式刹车则没有这个问题。
电喷系统和化油器有多大区别
很多开着化油器车型进藏的人都知道,在高海拔地区,化油器需要更换主量孔,车子动力损失才能减小,主要原因是:高海拔空气密度低,单位体积空气中氧分子含量少,而化油器是根据流过化油器的空气速度来混入相对量的汽油,氧含量较低也就等于一部分汽油无法完全燃烧,浪费汽油的同时也影响动力输出。而更换化油器主量孔,可以降低混入空气的汽油比例,从而让汽油和氧气的比例更适合高海拔使用,但在海拔不断变化的藏区穿行,相比较电喷系统随时随刻地匹配喷油量,化油器工作效率还是太低,保障不了足够的动力和续航能力。而新款GZ150搭载的就是电喷系统,这要比化油器车型更适合在海拔不断变化的地区使用。
这样看来GZ150的确很适合进藏摩旅,难怪很多人选择了它,相比大型探险型摩托车,GZ150虽然性能上有不小差距,但低廉的价格更容易被大部分人接受,毕竟能花几十万买辆摩托车的人还在少数,用最少的钱选择一款各方面都尽量够用的车更实际一些。
这也和JEEP牧马人在藏区并不多见的原因相同,并不是强大的车就一定适合高强度使用,长途驾驶和极限性能往往并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反而在各方面都刚好够用的车型,在藏区保有量最大,比如丰田普拉多、长城H6、五菱宏光S等。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