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辆车,面朝自由,春暖花开
最近几年的影视剧里,穿越剧曾大行其道。今天我也想带大家穿越一下,回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好莱坞。假设你是一个独立电影人,你有40万美元的预算可以去投拍一部电影,最终你能得到多少票房来面对你的投资人呢?背景资料: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1960年年产量只有151部,七大影业公司债台高筑,裁员、并购不断,到1968年,来自电视台的收入已占好莱坞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
现在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了!票房是100万美元?300万?500万?800万?……好了,在那个时代,如果票房能到500万就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了!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这500万美元,刚刚好是1969年的一部影片的票房零头!而这部影片当时就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票房!
影片中两个留着长发,身着奇装异服的主人公,骑着重型摩托车穿州过省,用贩卖毒品换来的钱四处游荡……,最后却被路过的卡车司机莫名其妙的开枪打死。是的,这部著名的影片,就是——“EASY RIDER”《逍遥骑士》。
1969年《逍遥骑士》横空出世,像一场狂风暴雨般地摧毁了好莱坞的票房,一举创下了2500万美元的票房奇迹!1970年,影片获得了奥斯卡奖七项提名、美国编剧工会三项提名、金球奖两项提名;在第22届戛纳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还夺得了最佳处女作奖。
《逍遥骑士》使好莱坞几乎在一夜之间淘汰了整整一代编剧、导演及行政管理人员,而换上了新一代的年轻制作者。它不仅是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了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它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被后人称为美国公路电影的鼻祖。
然而事实上这部影片的拍摄纯属偶然。1968年的一个夏夜,正在多伦多为一部影片做宣传的彼得•方达(Peter Fonda,主演)在给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导演兼主演)打电话闲聊时,一个影片题材的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两个人为贩卖毒品,骑着摩托车横穿美国。丹尼斯•霍珀很赞赏这个题材,两人一拍即合,《逍遥骑士》由此诞生。然而,本片完成后却受到好莱坞传统制片人的冷遇,不过学生、嬉皮士和艺术家们却大为赞赏,尤其是在戛纳电影节上,雷鸣般的掌声把它送上了最佳处女作的领奖台,以至于多年后,它的宣传海报还被贴在巴黎大学生区街上最显著的位置上。
说到影片里的主人公,个个都是大有来头:主演彼得•方达,虽然没演过什么像样的角色,但他的父亲亨利•方达(Henry Fonda)和姐姐简•方达(Jane Fonda)却是鼎鼎大名,而正是《逍遥骑士》给了彼得•方达不输于父亲和姐姐的影响力。
影片导演兼主演丹尼斯•霍珀,1955年与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合作《无因的反抗》,开始了他与反叛联系在一起的电影生涯。《逍遥骑士》是他一生中电影成就的顶点。作为导演,他拍摄的《本色》也同样为人瞩目。后来,他拍摄反映前辈福勒在秘鲁拍片经历的影片《最后的电影》,但由于政治原因最终未能公映,但也因此而终止了自己的导演事业。之后,他出演过《蓝丝绒》、《生死时速》、《水世界》等著名影片,也都反响不错。
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在拍摄《逍遥骑士》前只是一个跑跑龙套的小演员,而凭借在这部影片中出演的律师一角,他获得了1970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1970年金球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从此跻身于好莱坞的名演员行列,开始了他一帆风顺的星途,后来的《飞越疯人院》、《唐人街》、《蝙蝠侠》、《闪灵》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逍遥骑士》充分展示了六十年代美国的现状:吸毒、群交、摇滚、狂欢节、嬉皮士……两个骑着哈雷改装车的家伙一路南下,一边靠贩毒换来的钱吃喝玩乐,一边还谈论着自由、救赎、存在与虚无这些深奥的哲学与宗教命题。影片的开场,怀特(彼得•方达饰)将手表放在路边,然后发动摩托车绝尘而去。在这里,手表隐喻着秩序和法律,怀特抛弃了它,暗示着他与“现代生活”的决裂,去追寻自己的乌托邦。作为一部商业片,影片又将沿途美丽的自然风景描画出来,似乎在隐喻着这里曾经是最美好的伊甸园。这曾经的伊甸园与未来的乌托邦存在于充满当时整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悖论的现实之中,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既回不去伊甸园,也到不了乌托邦。影片开头与结尾使用了同一个镜头:阳光四十五度斜照下来。不知道在这道阳光后面,是曾经的伊甸园还是未来的乌托邦?
好了,讲了这么多,都是我的一家之言,到底你是不是喜欢它,还要等你去看了这部经典的影片——《逍遥骑士》之后才知道啊。《逍遥骑士》影片里除了彼得•方达、丹尼斯•霍珀等那几位巨星外,还有两个“炫目”的主角!The Ultimate Chopper和The Billy Bike。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随着欧洲车系登陆美国市场,一股“切削”之风渐渐开始盛行,也就是很多骑士为了提升摩托车的操控性能,将车上很多没有必要的影响速度的“零碎”去掉,称之为“Chopper”(切削)。再后来又慢慢发展为将整车的色彩涂装甚至整体造型进行大幅的改动,以满足车手自己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影片《逍遥骑士》里将前叉加长,配合更大的前叉倾角,全车采用艳丽色彩涂装的重型摩托车。而这两台摩托车随着《逍遥骑士》的巨大成功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定制”摩托车的典型代表,甚至说开创了“定制摩托车”之风也不为过。
下图模型为彼得•方达驾驶的1969 Harley-Davidson The Ultimate Chopper,由美国富兰克林(Franklin Mint)公司2001年出品,比例1:10,合金制造。这台模型完全按照影片中的那台车缩小10倍的比例手工制作,全车使用了大量电镀件,在光线下闪着耀人的金属光泽;搭载了一台“煎锅头”发动机,仿佛可以带来排山倒海的动力;倾角很大的前叉带动一个硕大的车轮,产生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最为匪夷所思的是车尾部的两根排气管高高朝天翘起,好像在向世人炫耀它的不羁;高高的座椅靠背也像一把利剑直插天空,与排气管形成鲜明的呼应;油箱被涂装成美国国旗的图案,高调宣扬着它的血统……
下图模型为1969 The Billy Bike,由美国富兰克林(Franklin Mint)公司2001年出品,比例1:10,合金制造。这台模型也是完全按照电影中的那台车等比例缩小手工制作的。模型中同样搭载了动力澎湃的经典发动机——“煎锅头”;油箱采用了红、黄双色火焰图案的涂装,喻示着它的主人对自由的向往和烧毁禁锢枷锁的决心;与The Ultimate Chopper那种张扬、霸气的风格不同,The Billy Bike的前叉没有那么大的倾角,排气管也保持平直,显得保守一些,但它的细节表现上却独具特色:前叉距离很宽,前车轮更窄,这种反差极大的对比给人留下极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短而平直的车把和高昂的车头相得益彰,推动着驾驶者向着他的自由生活奔去;尾灯是一对骷髅头的造型,踩下刹车骷髅头变成红色的那一瞬间仿佛能看到反叛、不羁的精神在火焰中升腾;红色的车架很抢眼,与油箱的火焰浑然一体,仿佛一团熊熊的烈火时刻在向外喷薄而出……
这两台模型都是富兰克林公司的扛鼎之作,充分标志着这个世界顶级模型品牌的高超制作工艺和水平,是每一个模型爱好者见之都会爱不释手,都要收入囊中的绝佳藏品!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