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强女骑俞瑾:26到32岁已摩旅六年
如果我说自己是最强女骑(只比骑车跑过的地点和年头),全国恐怕没人能打得动吧?今天想讲讲,我如何从一个211大学毕业的BAT加班狗,一步步快乐的走向社会边缘的,并且没有躺平。
还有那本预约三年的自印画册,估摸年底就出了,是一本诗集,算是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吧。可能没有那么精致,但也浓缩了这几年。
如果按年算,2016年到2022年,所经过的似乎是七个年头。时间飞快,起初读大学时关注我的人,现在都有孩子,而且读上小学了。
这篇文,将简单讲述这几年,骑摩托去过的地方,更多的,是一路所见所闻对价值观的重塑。还有最重要的,这次带着男朋友一起在路上,我开始考虑新的玩法了。
1、第一辆摩托车,我买了哈雷
现在看那些20岁出头的摩旅小姑娘,但凡摔车,视频下面的评论仍旧嘲讽得多,不知道你能不能懂,是那种满是恶意的伪善。我会想起才骑摩托车时的自己,为了跟这些人较劲,第一辆车就买了哈雷。
买完才去考本。
这个开头就预示了许多种可能。
每次摔车就会被嘲讽,然后,我就跟他们对骂!!
这个圈子对女人,说白了就是捧杀:有时是一堆人捧,另一堆人杀;更多时候,捧你的和杀你的,是同一堆人。他们说女的不好好骑摩托,脏了圈子。可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顶多就是骑着车跑到村口大树底下,抠着脚丫子传人闲话的八卦大爷,手机里还保存着几个黑丝高跟的女骑照片,一点不带冤枉他们的,还抵不上那些骑水鸟去喝咖啡的老爷们儿呢。
真看惯了,从小下围棋打dota,经历的都是男女比例失衡的圈子,早了解男人这套口是心非了:说嘴的都是打不着炮的。
拿了本后,就五环上练车,摸车一周跑了山,不到一个月,又独自一人跑去了草原:跑山那次没关钥匙门,电瓶没电叫了救援;跑草原那次,半路换不了档,给哈雷跑没了挡杆。
挺搞笑的,也见着人摔得没命,但还是用哈雷压弯,追求满胎。我会教育各位文明安全骑行,但正经骑车的哪个管住过右手啊?
我就是个亡命之徒,所以我骑摩托车。
2、拉赞助去摩旅
2016年,摸车才俩月,还在百度上班。算是头铁吧,直接写了一个赞助策划书发给某从未联系过的摩托车店,这家车店也头铁,那会儿还没有抖音,广告都打在公众号呢,车店也没见我,就批了那份策划书。
就这样弄了辆踏板。
当时觉得自己连哈雷都骑得了,一个踏板根本没放在眼里。花枝招展的,穿着小裙子、高跟鞋去提车。可踏板座高790mm,加上座位要比档车宽,只能脚尖点地,重心也比哈雷高得多,愣是骑不走。
车店的会计都手拿合同出来看笑话。只得在店里买了双骑行靴,A星的,2000多,还买得比脚大了一号,才颤颤巍巍的骑走——
出门一拐弯,直接就摔了。
然后我就扬言,会骑这踏板去环中国。
那时候还没这么多自媒体,突然跳出个才骑车俩月的小姑娘说环中国,很多人看热闹,说我连河北都骑不出去的、说有团队只是作秀的、说踏板车不能摩旅的大有人在。
我就觉得那些说我不行的人,脑回路很奇怪。
读大学时,我骑着辆自行车跑过一万多公里,一个人骑上过珠峰,难道现在多了个发动机,还更难不成?
骑自行车单日最远里程320km,骑摩托车后最远一天跑过1200km,偏偏就是很多人不信,我特简单,用五个字直接让他们全闭嘴了——骗人死全家。
骑着踏板,离开北京,七天跑到新疆,在新疆结识了个朋友叫不二笑,他之前跑过东南亚,很有骑行经验。
后来我们一起跑了一百天,到云南分开。那一百天我俩吃喝拉撒几乎都在一起。我这个人也邋遢,天天旅店就穿个小内裤,那会儿两个人都单纯,就那么当兄弟一样的处着。有时候遇见特别难走的路,他会帮我骑过去。
他还有个绝技,左手拧油门,右手拧快门,给我留下了很多超赞的照片。
现在我俩的关系就是,他打个电话找我借钱,然后我就开始天天催,催回来一半,就觉得很满意了。因为那另一半,我早找朋友借上,补上亏空了。有时想着,凭他的能力,做个抖音号,流量也不会差。可他也不喜欢那些。
有些人生下来就不会做事儿,只会流浪。
做事儿是生存,我们活得挺好了。
3、环完中国就出国
花了将近一年,骑回北京以后,我用了俩月做攻略,又骑着这辆踏板,从满洲里口岸出国,穿过俄罗斯,进入北欧,进了北极圈后,又掉头一路向南去了意大利。
那段时间根本懒得更新,路上都是友好可爱的人,而网络上却都是喷子,你摔车他们喷,你问路他们也喷,你说要一个人骑进北极圈,他们喷的更欢了。
现在回想挺可惜的,如果自己是个性格成熟、情绪稳定的人,就给他们喷,一路喷下来,还不得百万粉丝了。
可我不是那样的人,现在也不是。
我不讨喜,不喜欢被大部分人认可,从心底不相信主流的评价体系,甚至有时候,觉得被这些人骂,反而是一种肯定。说我自大也行,我就是喜欢与人不同。
不过我跟路上认识的人很快的能成为朋友,别跟我谈现实,如果只是弹琴、写诗、唱歌、画画、读书、下围棋,我可是一个格外美好的人。但如果不谈这些,我只是一个与世俗无法同流合污的人,孤傲的让人看着就烦。
所以那一年,我跑得很自我,很感谢在那会儿,所有给过赞助和帮助的人,就支持着我一路很自我的跑了下来。我不需要打什么广告,不需要迎合,不需要谄媚,虽然也没有收获粉丝,但在内在,收获了很多,也更深远。
那些人唯一要求我的仅仅是——做你自己。
我也没算过这一路到底花了多少钱,没钱了就写篇文,现在也是这样一个状态。能回报什么呢,终于自印了一本诗集。也就这样了。
在所有的帮助和善意里,我感悟了爱。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会把遇见的人分为两种,懂得爱和不懂得爱的。现在也会。我们把爱挂在嘴边,每个人都能解释爱,但真的能够去爱亲人、去爱身边人,去爱邻人的人少之又少。
懂得爱是自己能够不思回报的去爱。
一路确实是一次价值观的洗涤。
沿途会遇见各个国家、各种各样的人,你会看到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种活法,他们也会问你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那些问题逐步瓦解着你之前对国家、民族、人生的看法。
我会稀奇,那些国中国的存在,那些艺术和生活的奇异融合,我会在看的过程中审视我们的艺术和生活。所有的时间用来看书,一路不仅补着中西方的历史,也读着中西方的哲学史、美学史、文学史、戏剧史……走到哪补到哪,每天都为得到的新知识感动得热泪盈眶,直到脑浆子溢到枕头上才能睡着。
在外人眼里,完成的是一场摩旅,而在国外的这一年,对于我,整日发了疯的去逛艺术馆、认识新朋友、看书,彻彻底底的完成了一次价值观的重塑。
当然我并没有觉得西方文化更好,那些狂热于西方艺术的人,其实从没看过自家后花园的花,他们认得鸢尾啊玫瑰啊,不知道自家花园里的牡丹,也很美,美的那么不同。
在意大利时,不是觉得玩够了,是突然觉得,疯狂的吃了整整一年,吃不下了,需要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消化一阵儿了。
可能听起来很夸张,但确实是那样的一次旅行。
4、从海上漂到大山里隐居
说到安静,我就想去海上,去山里,沉淀。
最开始想买帆船,去环海。到了海南,又从海南岛跟着一个船长去了山东,他在那儿买了艘没证的船,俩人计划把船偷开回海南。
为什么想到去海上呢?
因为摩旅一直在路上跑,哪怕是在无人区,也是沿着车辙跑。有时会觉得,这种自由意识是极其有限的,不是我的思想决定了路,而是路决定着我,不是我在跑,只是路在跑。但海上是没有路的。
我认识到,我的骨子里有种天生的冒险精神。
可很可惜,我发现在海上虽然没有意义上的路,但还是有路标的,有风,有很多因素也多少勾勒出了路。我们根本脱离不了路的存在,它只是没有被踩出来或被沥青浇出来。路永远存在于人的意识里,只要有记忆,只要有方法或约定,就有路。
那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晚上即使下了锚,也会怕风浪大给吹偏了。我发现,我不能爱上这种真的漂泊,而且,我不喜欢听船长的,我总想去浪更大的地方。
没到海南我就下船了。
下船以后就想去山里,体验隐居。
从湖南一直找到贵州,在那儿租了个老房子,改到能住,接触着当地的少数民族,并努力融入着,其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突然有一天,得到了摩托车已到达天津港的消息,但因为手续上的问题,中介取不了。直接飞满洲里海关,一通哭闹,得以真的又把摩托车接回国。
当然过程远没有哭闹那么简单,让我一路走下来的,也不只是一腔孤勇。路上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从小就很会处理问题,啥阵势也不慌。当然从小就不爱说话,一旦说话,都是在逼不得已的时候。在国外摩旅的日子,很开心的一点就是,不想说话的时候可以装不会说话。
5、骑车去学吉他
摩托车回来后,做了简单的保养,又一次出门了,这次背着一把吉他。又是一路从北京到成都,经过内蒙、陕北、青海的一路上,都在听民歌。
总有人问,这个地方你不是去过了吗?其实每次想要寻找和了解的事物都会不同,每去一次,就有一次新的认识——一个人见很多次都不能了解,何况一个地方呢?
然后就去了成都迷笛,莫名就跟那儿的老师吵架吵到了网上,自己教学不认真,反把我给开除了。那是我骑摩托后,找的第一个乌托邦,就觉得乌托邦破灭了。后来也懂了,乌托邦就像女人,远观可以是神,近了就是个有七情六欲、得吃饭会放屁的人。
从此再不信什么乌托邦了。
迷笛学校,后来我还是在那儿待了整整一年,住校,每天练八个小时琴。
学琴还是需要天分的,我从小学就学电子琴,演出时,老师会把我放在第一排,同时把我的琴声调到最小。所以在迷笛,待到最后,我其实没学会什么,顶多是感受了氛围。
我觉得在路上就是在寻找,寻找美,寻找自由,寻找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观念,这可能会帮你找到一两个偶像,或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族。当你找不到自我时,其实一切都可以重塑:名字、性别、工作、观念、国籍、种群、信仰……
我找到的是摇滚乐那个时代,以及嬉皮士,流浪的波希米亚人。
我已经认定了以后要去流浪,这一生都要流浪,所以才去学点技艺。有人说那是垮掉的一代,波西米亚人更是一堆游手好闲的人,可他们诞生了更多彩的文学艺术。这是现代社会的工作所不能带来的。
我成了那种标准的文艺青年,也可以说是变得明心见性、百无禁忌。微信头像在去那儿之前,就一直是尊佛像。
6、交了男朋友继续上路
今天这一篇文,乍看挺长,对于新媒体时代而言。其实中间有太多事情和想法都被滤掉了,就觉得,短到还没怎么写,就写到当下的这一刻了。在我看来,递给你的是一杯浓缩咖啡,配的那瓶冰水,是要出的那本诗集。或许可以作为前言导读,如果当真放在诗集前面,那我还会再补清楚一点的。我也没有想好。
这次出门换了长江700的挎子,跟男友两个人,也是我第一次两个人出门。
出门时我爸觉得,他会像我在路上丢掉的那么多人一样,很快就会被丢掉,因为我跟谁也不能长久,每次出门遇到同行者,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甩掉他?但我妈说不会,毕竟这个男孩子什么都听我的。
现在我俩在路上已经四个多月了。
这个男孩子就是在迷笛认识的,我俩都是90年生的。
他在迷笛待了八年,玩乐队,那儿的确还是摇滚少年的乌托邦。我跟他说应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了,他就辞职跟着我出去了。
如你所料,我俩都没有钱,玩了八年乐队的人,比我还穷。但多了他以后也多了一项生存技能,可以沿街卖唱赚钱了。
他也打开了不善言谈的我面对新朋友的可能,我可以不说话,他也可以不说话,只是弹琴。他会比我显得友善得多,他的脸上没有一点肮脏丑陋的痕迹,遇见他的人,没有一个人会说他不好。
我是一个封闭的人,只会写,他愿意去结识新朋友,并且弹琴给大家听。这让我可以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捅了篓子,也有他那张脸帮我擦屁股,没有人会舍得为难他。这种情境大多出现在,扬言和西北人斗酒后。
沿途也会争吵,但我觉得不吵的关系,还有什么劲。就像那些烂俗的流行音乐,算得上好听吗?
大部分人结了婚都说,爱情就是柴米油盐的平淡,一起攒钱、买房、养孩子、老去的相守。爱情是这样一种常规模式吗,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那更像婚姻里的一种情,开公司找合伙人做个几十年,也有那样的情。
我也不知道我俩是不是爱情,在摇滚学校遇见,然后一起骑着摩托来到了路上,一起写歌,一起写诗,风雨交加的四季奔跑,每日喝酒时谈论的是彼此的梦想,每日清醒时又打又吵。
爱情其实就是爱情,那种热烈,那种打开世界的惊奇感,一往无前的,携手冲进虚无里冒险。
不好意思,这篇文写这么长,属实是想要一些赞赏的,可偏偏在结尾处就收不住,又踩了大多数人。但实话实说,那些普普通通的爱情和生活,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样子,没啥意思,不带劲,只能在小恩小惠里幻想美好,然后生个崽子一起挣扎。
可能,我找的男孩子属实一般,但他却是万中无一能够一起去浪的人,他不怕什么,我也不怕什么,就一往无前的,携手冲进虚无里冒险。
7、后面要做的
最近把手摔骨折了,养了一个月,过几天又要继续出发了。后面会继续隔天出一个视频,主题放在声音和音乐上,会优化的比之前好很多,绝不流俗。
出诗集是因为,没钱了,准备沿街卖一下,在男朋友卖唱的时候,摆前面。有点儿姜太公钓鱼的意味吧。
我的梦想是留下一首诗,他的梦想是留下一首歌,这就是我俩全部的梦想。会为此每天坚持早起的学习和练习,生活很快乐。
其实,我们怎么都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理想主义者不会活太好,但流浪的波希米亚人总能有出路。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