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片时代的摩托车
7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80-90年代的冰箱、彩电、洗衣机、摩托车; 到现在的车子、房子、折子..... 你是否记得小时家里电器的样子和每个按钮?... 回头间,走过了人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 一张老照片,三轮摩托车,把思绪拉得很长…很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物件都在消失~ 竹匠,铜匠,打铁的,修面掏耳朵,舂米的石臼,铁耙,竹筛,竹匾太多的东西,珍藏一点,记忆一点……
上海街头的英国摩托车,依油箱标志和哥德式前叉判断厂牌车型「1930年 BSA S30 500cc」,后面入镜的人力车夫,脚上未穿鞋,与英车女骑士形成强烈对比。
1945年,坐在摩托车上看书的老人,摩托车是英国的ARIEL,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和世界接轨。
雷锋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他的姿势前倾,车似乎正在飞驰过长安街。雷锋一脸灿烂,坐在摩托车上留影同样是件时髦的事。
相信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都不会陌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曾作为警用摩托车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广泛服役,由于在旁边有一个挎斗,人们习惯称这样的摩托车为“偏三”。
老上海的富二代玩的是摩托车,抗战胜利后,大马力的美国哈雷牌和印第安人牌摩托进入上海, 解放后1958年,上海停发私用摩托车牌照。当时市公安局从民间征集了4辆1200CC的哈雷摩托车,统一改漆成白色后,用作迎送外国贵宾车队的开道车。图为老上海电影明星黎明晖。
看到护卫摩托车真亲切,看着这些照片,什么清新啊,清淡之类的词都来了!是啊,怀念,再也回不去了。
实在想不起儿时坐在那种摩托车上是什么感觉了,只知道表情告诉我那时年幼无知的我一定很开心。
民国上海---霞飞路亚尔培路(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年轻小伙的28大杠与老外骑着摩托车,这气场还是有些差距,身后的英国女士那身着装即便是现在看来都是非常时尚的。
1981年11月,为了庆祝女儿百日,高先生一家三口在儿童公园门口拍下了这张“奢华”的全家福。说它“奢华”,全在于这辆摩托车。这辆摩托车,可不是高先生的私有财产,它是专门摆放在儿童公园门口供游人拍照的道具。拍这张照片,还得收费呢。
因为意大利想到了罗马,因为罗马又想到了罗马假日。虽没有再次去回顾老电影,但又翻开了老照片,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坐在摩托车上的这一幕至今看起来仍然那么罗曼蒂克。如果现在再置身于这个城市,会发现电影里的场景仍依稀可见,还是那样的城墙,还是那样的街道,也许还是周围的那些树。
1914年,在摩托车上安装一个跨斗之后,全家人就可以一同旅行了。
流金岁月,沉淀下来的,是一代代摩托人永恒的回忆。看着几十年摩托车发展一路走过的历史,黑白片时代留存下来的不仅仅只是记忆,还有永恒的精彩和逝去的那些时光。金城摩托从成立至今也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无数的回忆,辰辰会一一和大家去分享,去传承,去永恒铭刻下来。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