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骑到欧洲反观中国摩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比羡慕,无比遗憾

作者:哈罗摩托  2018-8-28 4:37:00

作为一个骑行经验不足两年的女骑士,很少大篇幅只讨论摩托车,因为论技术论经验都远不及圈内前辈。但是这两年,我的生命完完全全和我的摩托车捆绑在一起,先后两辆车总里程达5万公里。面对国内外完全不同的骑行环境,作为骑士有很多想说的话;而作为自媒体,若不发声,毋宁死。

你真以为骑行环境是能靠我们提高素质改善的?暂不讨论这种乐观是天真还是长期压迫下的奴性,也暂把国内摩托车市场部的只看业绩的短视放在一边,我来讲讲一路骑行欧洲的所见所感。

1、国外对摩托车很友好

出满洲里的时候我在发烧,出关车辆多为俄罗斯车,排队总时长超12小时,摩托车相较于汽车的缺点在于天寒地冻没地方休息。手拿才打完点滴的病历本,请求多次仍无法优先办理手续,必须排队。当然,这种一视同仁我是理解的,但万万没想到国外并非如此。

俄罗斯、欧洲每次和汽车一起排队时,都会被前后左右的司机优先指到最前面。而意大利很多限制车辆禁行的城中心,摩托车却享受通行特权。尤其在俄罗斯的大城市,当汽车堵的一团糟,你试图骑着摩托车从中穿梭时,在国内的你绝对想不到这时俄罗斯司机会做什么——他们会特意扭一下方向盘,为所有摩托车让出一条路!要知道所有车都这样做,眼所能及的所有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辆打把让出一条道——再对比国内对你疯狂摁喇叭或冷眼相看的同胞,当时我的内心就被击中了。

我也天真的以为这是国内有待提高的素质问题,甚至有和朋友讨论联合全国的机车俱乐部,做全国范围的公益骑行活动。以此转变国内社会对摩托车仍停留在飞车贼、飙车党、游民、买不起车的片面看法,而改善国内骑行环境。

但直到我骑到意大利,而后参观了欧洲最大的比亚乔摩托车工厂和杜卡迪工厂,以及接触了当地摩托车俱乐部后——这次是真的是被雷轰了——我们想自下而上的改变骑行环境太天真和乐观了,换言之,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2、国外摩托车和价值观

我到意大利的时候是三月底,正赶上欧洲的复活节。

复活节,顾名思义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这在欧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就像我们春节会卖各(旺)种(旺)大礼包一样,他们的复活节会卖各种复活节彩蛋(一个巨大的巧克力蛋,里面藏着小礼物)。你知道我从里面砸出了什么吗?——一辆杜卡迪跑车的拼装模型!——这些小孩子就会慢慢攒零用钱,让小模型变成大模型,直到变成一辆真正的杜卡迪摩托车。

而后去参观杜卡迪工厂,第一间满是各种高科技的小屋子就写着培养毕业生做摩托车研发,因为当地学校全都会组织来工厂参观。后来我去比亚乔博物馆的时候,就赶上了一大波学生。

不想多说,仅仅这两个片段就足以让我们发现,根本不是素质改变环境的问题。摩托车能完全渗入教育,过下脑子你就能明白了,这已然被上升到了价值观的高度。通过学校组织参观摩托车工厂,摩托车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机械知识。并非通过摩托车渗透交通法,他们用摩托车渗透了国家认同感!

我无比羡慕他们的骑行环境,但你认为提高素质能得到这些吗?来,让我继续讲下去。

3、参观摩托车工厂和博物馆

继而从杜卡迪的老家又骑到了比亚乔(我这辆踏板摩托车vespa)的老家,高耸的烟筒上都是比亚乔摩托车的标志,工厂横贯整座城市。因为想要几张贴画,我在facebook上试探性的和比亚乔官方联系,没想到受到了热情的招待。

他们一见面就问我:“你为什么不早点联系我们呢?你在中国有很多粉丝吗?为什么我们的中国同事没有告诉我们呢?”。我只能很抱歉的告诉他们:“因为你们没有市场部同事,只有销售部同事”。他们还难以置信的问:“所有的事情都靠你自己解决吗?包括联系我们?”。“是的,千真万确”。

后来参观了比亚乔工厂的vespa流水线,看着一辆vespa如何喷漆到组装。虽然被重申了无数次不可以在任何地方拍照,但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一组流水线的工人下班,接待我的人和负责讲解的人瞬间互换了一个眼神,让我赶紧去那边拍照片(这就是意呆利人的脑回路,分明半小时前三令五申的说不许拍照,我还以为听错了,结果他俩同时说:没人知道的)!整个工厂超级欢乐,很多人愿意用翻译软件给我讲巨难懂的原理,像意大利冰激凌一样甜而不腻的工作态度。

然后去了vespa博物馆。说实话,我几乎没有时间拍博物馆的照片,不大的城市里不断的有得知消息来找我拍照的人。

其中有位老人,他颤颤巍巍的拎着一个公文包,把我带到了安静的会议室。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两大本泛黄的相册,神秘的说这是他的私人藏品。都是一些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职于比亚乔摩托车公司,负责测试所有新车。这些车有的破了世界纪录、有的被批量生产、有的只此一台存放在博物馆。他指着博物馆停放的老车,骄傲的向我介绍这些车在表演时全都由他或他的师傅负责驾驶,自己还通过摩托车认识了很多超级明星。他送给了我一些贴纸,我送给了他一张在路上的明信片照片,他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相册的第一页。

最后,他流着泪久久的拥抱我,用他软软的已经感觉不到肌肉的脸颊,一遍又一遍的紧贴着我的脸颊。

4、中国摩托车的禁摩靠谁呢?

我写到这里确实很没底气,自己骑着一辆意大利车来到意大利上了意大利的报纸,总有那么点儿丢人。但看着他们几十年的老车还跑在路上,先不提还有日本神车的质量和性价比,扣心自问,有几个敢骑国产摩托车跑超长途(厂家不给赞助和支持的情况下)?

生产线、博物馆和俱乐部,都洋溢着一种骄傲。这骄傲不仅来源于销量,更是精湛的技术,是在数据上打破世界纪录,是在世界比赛上摘得前三甲。这种骄傲是我们国人真不可能有的——这里存在一个死循环:国内玩车的人不认同国产车,国家也不像支持汽车那样支持摩托车,国产品牌拿什么钱做研发呢?玩车的人更不认同新研发的车,都等着赶紧出现第一个断头车:)

中国的摩托车市场确实很好,看国外品牌疯狂拓展各省经销商就能知道。但好市场为什么国家各种政策禁止?你们知道今年上半年北京密云郊区完全禁止摩托车通行了吗?如果不是有人靠自媒体发声争取到了通行证,摩托车居然作为交通工具被一刀切的完全禁了……求留言别说来小城市骑车吧这种话了,如果噩梦即将开始,请相信无人能逃——比如上个月炒的很凶的,太湖也被禁摩了。

左宗申每次两会都提到解禁摩托车,但看起来还没的指望。很多人普遍自我安慰说,我们提高骑行素质,就能慢慢改变大环境。我觉得这纯属政治课上多了,只记得一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了。真正分清楚主人和自己的位置,大概就不会有奴隶改变主人的天真想法了。

所以,能为禁摩发声的已不是我们这些奴隶了,自媒体的声音也相当有限,摩托车厂家才是顶着这片天的人。

5、中国摩托车市场的出路呢?

当老员工拿着相册来找我,当看到杜卡迪流水线上开心的工人,当看着周边学校组织参观摩托车工厂……可能我们的摩托车环境,需要增长的不仅是素质,还有很长的历史要写,是除了销售业绩还能拿出来脸上有光的东西,是那些带着骄傲的成绩。

如上文所说,摩托车得到市场认同的不止在销量,更在创新上的成绩,真正的研发上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是每个行业都艰难的事儿。但像钱江收购意大利传统品牌贝纳利那样,我们可能也有捷径可走。国产车的势头的确是可以被相信并给予希望的,但跟不上的反而是国产车的市场和售后。

我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宗申的一个色情美女摩托车宣传片,被禁的腾讯视频都翻不出来。再提到摩托车赛事,为什么没人看?光膀子的、蹲地上的、抽烟的,谁不知道离这些人远点?摩托车的商业发声远强于微信上的自媒体,因为他们代表着整个行业。我们的摩托车厂家确实缺乏远见,对于禁摩不该只是发声反对,而是该想想如何有效引导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如果只停留在卖车上,靠摩旅的人宣传车型,这格局仍旧是太小了。

我相信现在更多的骑士是遵纪守法的。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圣诞节,全国各地很多骑士自发的去孤儿院、敬老院献爱心,也经常可见各种车队帮助山区儿童。可这些自下而上的活动很难成为气候。厂家是否可以在精神上做到更好的活动引导,去打造更积极的摩托车精神,都是可以推敲的。不要只看销售,别被逼的最后都改行做电动车了吧。

当切身感受了国外的摩托车市场、环境、氛围,说真的我蛮难过的。虽然他们也都知道摩托车非常危险,但他们并不会同意禁摩,也允许摩托车上高速等等(某些国家还收费便宜)。如果想改变大环境的,可能这重任只能交给中国的摩托厂家,其次才是我们作为爱好者跟着去提高素质。

理想主义规划未来,实用主义成就未来。希望中国的摩托厂家能找到未来的出路,毕竟你们才是首当其冲的顶着中国摩托车这边天的人,毕竟我们都深深的爱着摩托车。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比羡慕,无比遗憾。

最后,感谢转发和赞赏。

一起努力。

本文由自媒体帐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标签:摩托欧洲
您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