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从豪爵GP125、看国内企业对外合作了些什么

作者:哈罗摩托  2020-5-7 4:30:00

下面的图片,2010' CRRC 江门站、年度 “ 王中王 ”,袁际博与豪爵 GP125 赛车。当时的这台 GP125 赛车,是豪爵(大长江)与欧洲一家赛车公司合作的产物。



除了早期日本制造商与众多国企、大型民企的合作之外,自千禧年以来,国内摩托车行业的对外合作在过去的二十年来几乎从未停止。但从成果上来说,就个人的认识水平来看,最大的成就依然是做出了低成本、而且达到一定质量水平(可靠性、耐用性)的 CG 机、GS/GN 机、CB-B/CB-D 机、CB-T 机、C 系列的卧式机,或是以这些机型为基础的改进款。即使是规模以下的工厂,都能组装出具有稳定性的上述系列产品,行业内、对此一般称之为 “ 成熟配套 ”。尽管,自己不知道、这究竟算否对外合作的成果。


而 “ 成熟配套 ” 的好处,除了价格低之外,另一点、就是构成 “ 开不坏 ” 的基础:国产品牌的车型中,能够 “ 开不坏 ” 的车型、大部分(这是保守一点的说法,还不敢说是全部)都是以上述发动机作为配套。道理也简单:配套发动机的成本降低了、而且可靠性又有了保证,那么用于车体组件的投入就可以增加,像摩托车这样牵涉到系统工程的产品,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整体质量就高。


换一个角度去看的话,如果是通勤用途,需要车子 “ 刻苦耐劳 ” 又要价廉物美的话,那么上述发动机的车型就是首选。


国内企业的对外合作、有着较多的案例,深度也各有不同,既有着收购式的行动、有着宗申比亚乔那样的深度合作,也有更多或公开、或没有公开的单体式(某类别具体的、特定的项目)合作,无法短短的几行字去概括。我们只能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从最后看到的其中一个结果 —— 最终产品,去做一个推断。


近十年来,陆续传出了国内企业收购国外品牌、外国品牌委托国内代工等等的信息,以这些背景之下陆续推出的新车型也很多,较为集中在 250 cc 或以上排汽量的款式。从机械原理的角度上去看,更大的排汽量、尤其是 500 cc 以上的机器,在国内交通管控较为严格的路况中使用,以较低的转速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使用场景,偶尔的一、两次拉高转速(10,000 rpm 以上,下同),对机器寿命的影响有限,而低档位、高转速的激进驾驶风格,并不常见(至少是自己所生活的珠三角地区、遇到过的比例并不高)。以此逻辑去判断,很多国产新车型的发动机、尤其是排量较大的,耐用性都不成问题。


从现实中反映出来的一个宏观状况也是如此:国产车小毛病多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但发动机的耐用性一般并非主要的问题所在。随着发动机排汽量的提高、随之而来是需要更高性能的整体配套。而在发动机还无法成为 “ 成熟配套 ”、把成本给降下来之前,继续以上述的基础逻辑去看,整车的全面质量提升、尤其是中大型车,似乎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而在目前,能把排汽量较大的发动机迈向 “ 成熟配套 ”,也许就惟有那副仿造款的直列两汽缸 500,因为他是公开对整车生产企业销售、而不仅仅是用于自家产品。其实这首先是基于从一个商业模式上、金融数字上的逻辑,随后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回到标题上的描述,国内企业的对外合作,对象主要是欧洲企业。从国内企业已有的具体国产化产品上看,存在着较大的理念差异。经过了日本企业过去数十年的不断挤压,大部分欧洲企业的理念与产品路线,从外观造型到动力单元,设计上都采用一个较为激进的选择(做踏板为主的比亚乔集团与标致例外)。


以 Yamaha MT-09 与贝纳利 TNT 899 的发动机为例(同为直列三汽缸的型式),前者的缸径、行程为 78 mm × 59 mm(排汽量 845 cc),而后者的缸径、行程为 88 mm × 49.2 mm(排汽量 899 cc)。尽管今天的 TNT 899 只有 88 kw(Sport 欧洲运动版)的峰值输出、与 MT-09 相近,但这副机器的前身(相同型式、相同排汽量、相同的汽缸工作规格)、超级跑车 2005' Tornado 900,最大动力输出达 105 kw。缸径、行程数字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既是一个对技术综合平衡之下的结果,更是企业对一个骑行风格的选择。而这一切,最终交由市场、交给用户去作最后选择。


只是,对于国内的制造商而言,激进风格、尤其是强劲的动力输出,向来不是他们的强项,外观造型上可以有很欧洲化的线条,但野蛮的动力输出,牵涉到的技术、投资风险、最终产品成本等多个因素,让国内很多企业即使有了对外深度合作的经验、也不敢轻易下注。况且,要承载一个具有疯狂之名的车型系列,以一个新的品牌名字去开拓的话,估计得花上事倍功半之力。


此外,因为这类型的车,强调的是高附加值、意味着价格较高,本身的市场容量就相对有限,与国内制造商那种动辙要 “ 有量 ” 的生产体系不太吻合。故此,即使 Husqvarna 胡斯瓦那在被 KTM 收购前已经有销售高性能的 MXGP、MX2 级别越野赛车,贝纳利也有了上述的、曾参加过 WSBK 和 EWC(世界耐力锦标赛)的 Tornado 900 超级跑车,但最终到目前为止,国内企业的对外合作,这些我个人认为是被合作对象的核心技术资产之一(尽管这样的技术资产、最终产生的效益比不一定比一台踏板发动机来得大)、现在都被放到了抽屉底,当然也不排除是受市场、时机等外在因素的限制,但收购一家国外企业、实际产品应用中却排除了其核心的技术,实在让人费解。现在看得到的产品基本都是以稳步前行为主调、仍强调实用性为核心,达到技术/性能尖端级(或者说是顶级)、“ 脾气暴燥 ” 的款式尚未看到。也许,以出口为主、亚翔的 LD450(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外合作的产物),以及宗申早前推出的、以其为目标的 450 发动机,算是一个尝试性的开始吧。


目前的状况判断,国内的企业可以做大排量,但显然还没有为制造尖端车型(注:大排量、不完全代表是尖端车型)做好准备,甚至还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当然,因为禁摩而失去了本土市场强而有力的支持、全球经济环境所导致的整体市场不确定性,都是他们不愿意轻易冒险的重要因素,毕竟摩托车只是一件商品、而非核武器,要冒太大的技术风险、投资风险去做市场空间有限的产品,是 “ 技术控 ” 的狂人才愿意一试的赌局。


我们无法得知、国内的企业从对外合作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收益,也许更多的是内部体系上,或是生产工艺、或是质量管控上的,至少,从今天看到的很多有对外进行技术合作的企业,目前的可见车型(包括一些出口款)、基本就是反映着这么一个样子。

本文由自媒体帐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标签:豪爵GP1125国内
您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