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务正业玩到极致,KTM发布的X-Bow GTX你了解多少
奥地利老牌摩托车品牌KTM对于众多车友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名号了,与自主品牌春风摩托的多重合作也让它在国内的知名度水涨船高。对于拥有着“Ready to Race”口号的激进品牌,其在四轮界的探索也被诸多性能爱好者所熟知,早在2008年就推出的X-Bow更是以一种纯粹的姿态向汽车界跨出了第一步。
近日,这台已经拥有12年历史的跨界作品又迎来了全新的升级,KTM发布了更加强劲的X-BOW GTX版本官图,让这台四轮猛兽再次进化。
先说重点
全新的X-Bow GTX版本把动力系统从此前的奥迪2.0T四缸发动机升级为RS3上的那台2.5T TSFI直列五缸发动机,动力也从此前版本的320马力直接飙升到了600马力。
同时凭借着全车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X-Bow GTX的重量也保持在了997公斤的水平。加上重新设计过的空气动力造型以及全新加入的后扰流板和扩散器,就能想象到它能够发挥出的极致性能水准。
最重要的是,它总算是有个车顶了。
早在2006年,四轮汽车项目就被KTM这个充满了运动激情的品牌提上了议程。在达成了摩托车在公路和越野项目的多重成就之后,KTM联手KiskaDesign、Dallara以及奥迪三家公司开始了对这台“Ready To Race”的四轮跑车的雕琢。
打眼看这三家合作公司,除了奥迪之外仿佛十分眼生,但是它们在行业内的名头也称得上“响亮”二字。KiskaDesign公司是与KTM同为奥地利老乡的设计公司,自1990年开始就接手了KTM包括且不限于摩托车方面的设计工作,KTM的摩托车产品外观、店面形象视觉装潢、宣传海报等等内容都由KiskaDesign负责。
▲KiskaDesign公司主要负责KTM的产品和宣传设计
而Dallara则是来自意大利的赛车制造商,在包括F3赛事在内的众多职业赛事中包揽了赛车的底盘设计及生产工作,可以说是在赛车圈内闻名遐迩的存在。
在KTM的四轮跑车项目中,KTM提出了整体思路和车轮调性的把控,KiskaDesign自然是负责整车“颜值”的外观设计;Dallara提供了一套全碳纤维车身以及F3方程式级别的底盘;至于奥迪则带来了一套完整的动力系统。四方联手之下,用两年时间打造了X-Bow这台看似不伦不类,实则性能强悍的纯粹“汽车”。
作为一家摩托车制造商,虽然KTM在两轮领域顺风顺水,但对于汽车产品却是两眼一摸黑。但融入血液中的暴躁和激情让KTM对X-Bow提出的要求,就是满足revolutionary(革命性)、puristic(纯粹)以及radical(激进)三点。所以X-Bow在设计之初,就完全奔着极限性能的赛车而去,在民用舒适性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并没有做过多考虑。
▲X-Bow
外观造型上,X-Bow延续了KTM在摩托车上的一贯风格:犀利、简单粗暴、舍弃一切累赘保证绝对的性能。
整个车身完全由碳纤维材料一体构成,以换取夸张的轻量化。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X-Bow甚至舍弃了车门,上下车方式是与方程式赛车类似,直接从上方的缺口跨越。
与类似方程式赛车的一体式座舱相对应的,也是更加偏向于方程式风格的驾驶舱布局。X-Bow的座舱内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两个赛车座椅与其说是安装在座舱内,还不如说是直接在车架上挖出了能装下两个屁股的洞。而四点式安全带也让X-Bow即便不装配安全气囊也能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至于驾驶姿态的调节,就只能像真正的方程式赛车那样,通过挪动脚踏板的前后位置来实现了。
赛用方向盘具备快拆功能,在上下车时提升了一点方便度,不过也就一点而已,同时大灯、转向灯、喇叭以及系统设置菜单的功能按键都设置在了方向盘之上。
极简化设计思路,让X-Bow并没有什么娱乐系统,原装车甚至连空调都没有,只有一个从发动机接来的暖风系统,直到它引进到国内之后才向市场妥协,加了个冷风系统。至于仪表嘛~相信KTM的摩托车主们会异常眼熟。
KTM御用减震WP被以横置推杆的形式布置在X-Bow之上,这种结构能把车辆的纵向振动转换为横向,在方程式赛车上颇为常见。
初代搭载的奥迪2.0T发动机被安置在后桥前方构成中置后驱的布局,与其匹配的是一套6挡手动变速箱(在进入国内后为其搭载了一套6速DSG自动变速箱),320马力和420牛米的数据,再加上初代847kg(加入冷风系统和自动变速箱后上升为900kg)的整车质量,让它的百公里加速在2008年就能达到3.9秒。
开枝散叶
虽然X-Bow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纯粹的性能乐趣,但是在“合法上路”的驱使下,KTM还是为它推出了舒适性套件。在初代X-Bow的R版和Race版之后,X-Bow GT增加了风挡、雨刷、可拆卸顶棚以及冷风空调系统等一系列配置,让它成为能够坦然在公路上行驶的方程式赛车。不过据国内车主、知名“咖啡”演员周某波声称,这个顶棚与车身的连接十分简单,不能在高速行驶时安装,他已经跑飞好几个了。
▲X-Bow GT
此外,X-Bow的设计初衷就是一台“Track Day Car”,既然都能够在赛道日大显身手,何不剑走偏锋,直接打造职业赛车去参赛呢?于是自2015年开始,KTM便给X-Bow装上了车顶(和相应的防滚架),将其打造成一台符合GT4规格的赛车,并开始参与GT4欧洲系列赛和英国GT锦标赛等职业赛事,甚至出现在了纽博格林VLN耐力赛以及美国PWC(PirelliWorld Challenge)赛事中。
▲X-Bow GT4
而GT4虽然加上了车顶,但一体式车身依旧不允许它有车门的存在,上下车的方式仍旧是打开“天灵盖儿”。
到了2020年,KTM觉得X-Bow又该进化了,于是究极完全体GTX来了。X-Bow GTX相比前几代最大的区别,是把发动机由2.0T换成了2.5T TSFI直列五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由此前的320马力提升到了600马力,有着接近一倍的成长。同时尾部还配备了大尺寸的后扰流板和扩散器,让其在拥有极致推重比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空气动力性能。
▲X-Bow GTX
据悉,在获得SRO的最终认可后,X-Bow GTX可以参加所有GT2系列职业赛事,KTM官方也表示,未来X-Bow GTX预计将在2020年秋季参加SRO GT2赛事。
而在征战职业赛车的情况下,KTM也会把X-Bow GTX推向民用市场。此前X-Bow GT4在北美的售价为1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25万),想必级别更高的GTX不会低于这个价格。不过即便如此,这也是你能买到的、可合法上路的同级别车型中,最便宜的一款。
▲X-Bow GT4
虽然不及宝马、本田等大厂实现了四轮+两轮的双丰收,但KTM在汽车界的尝试也无法让人忽视。作为出自摩托车品牌之手的超级跑车,X-Bow延续了KTM融入血液中的激进风格,也贯彻了“Ready To Race”的理念。在获得了全新升级之后,它的性格越来越像KTM的摩托车那样,专注、纯粹,并且拥有绝对的实力。只是不知道,KTM在和春风如此亲密的关系下,能不能也把这台四轮猛兽一并带来国内,让摩友们也过过汽车瘾呢?
最后跟各位分享一个小Tip:
X-Bow的发音读作[krɒs-baʊ],而不是[eks-baʊ],你读对了吗?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