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摩托车的后摇臂种类、性能、驾控常识
作者:哈罗摩托 2021-12-16 7:52:00
购入GSX-R150已经三年多,这几年陆陆续续改了不少东西,什么快排啊、头罩啊、总泵啊、下整流罩啊样样都来,但就在改了全封式下整流罩之后,我终于发现了能让全车线条变得「完美」的关键……,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下补强摇臂」。(本文来自台湾车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摩托车辆的后摇臂种类、性能、驾控常识。)
常见摇臂形式
在进入本文主题之前,先来科普一下常见的几种摇臂,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
最常见也最普通的管型摇臂
全世界最常见的摇臂形式,就是直接拿一段管材(方管、圆管都属此类),加上摇臂套管与尾端连接轮轴的结构制成,特色是制造快速、成本低廉,通过管材的厚薄以及局部补强,就可以对应各排量车款的需求,由于设计上并未针对性能面做调整,因此常运用在大多数中低价位的车款上。
尊绝不凡单摇臂
说到单摇臂,个中翘楚当然是尊爵不凡的意大利精品 DUCATI 莫属(其实很多家都有,只是 DUCATI 特别有名,故以此举例),单摇臂起初是为了比赛时方便快速换胎而设计,例如车友比较熟悉的 NSR250、RVF750、VFR400 等等,都是因为赛事需求采用单摇臂的车型,但是当年计算机辅助开发帮助有限,刚性分布并不均匀,所以会有「极限状态下,左右弯的路感有着微妙差异」的状况。
刚性不足的解决办法:补强!
正如前面所提及,方管摇臂的特色就是便宜好制造,但性能表现就相对有限,如果想让车上的摇臂有更高的钢性,就必须将补强构件与原厂摇臂本体焊接在一起,使结构更加稳固,而专精于赛道改装的改装品牌通过置换管材,生产出同时具备轻量化、高刚性的改装摇臂,经过补强的摇臂通常能使后端路感大幅改善,避震器的做动也会更加精准,是提升车辆弯道性能不可或缺的改装项目。
下补强摇臂
过去有段不短的时间,玩小排量档车的族群变小,追求车辆性能的骑士又纷纷升级,因此专营档车改装的品牌多少受到影响,例如同时期广受欢迎的「精锐」、「吉他」等等厂商,都逐渐淡出改装市场,而 BLACKSMITH 是少数还有在生产改装摇臂,而且持续更新产品阵容的本土改装品牌,这次要装上我的小阿鲁的,就是由 BLACKSMITH 推出的下补强摇臂。
实际装车!
由于小阿鲁的摇臂轴心被外观壳件盖住,因此想把摇臂弄下来就得把全车车壳给拆下来。
原厂摇臂究竟有多重?
能够一口气凑齐三支摇臂的机会相当难得,就来比较一下重量吧!首先是原厂摇臂(无轴承、摇臂套管,只安装后轮轴心),重量为 5.5 公斤左右,加上套管跟轴承等重量应会有六公斤左右。
分项排名
重量、价格、刚性表现排名等等一目了然,但综合表现考验的是摇臂的均衡性,下补强摇臂的刚性相当突出,再考虑到做动特性与骑乘表现提升的幅度,在综合评价一项取得第一名实至名归,而一般版铝合金摇臂虽然做动表现最轻盈,但后避震的调整会变得相对困难,但无论如何骑乘表现都比原厂摇臂来得更好。
(价格为台币)
变形更少,回旋性更好!
装上新摇臂之后趁着好天气上山测试骑乘感的差异,要说下补强摇臂与原厂摇臂、基本版的方管改装摇臂有何不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变硬了」,原厂摇臂因为使用铁质管材,适度的变形量能提供相当稳定的路感,但是因为摇臂较重的关系,摇臂摆动的速度较慢,在快速翻弯的过程中常会觉得后端反应跟不上,而基本版的铝合金摇臂重量几乎只有原厂摇臂的一半,大幅改善了后端追随性的问题,但是避震器的反应也变得相对敏感,在调整上需较费心思。
刚性与帅度都超级过剩!
对,我知道我车上本来就是改装摇臂了!
对,我知道这只新的下补强摇臂还比原来的重!
对,我知道我根本没有那么高钢性的需求!
本文由自媒体帐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喜欢
Copyright © 摩托车二手网
联系我们、公众号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