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的呈现-深度测评豪爵XCR300
我一般写文章都是一气呵成几个小时一下子写完,写完基本就不怎么修改了,最多就是改改错别字。
但这篇文章我本来是把产品定位写在最后的,发表前想了想,这么优秀的一台车,如果一开始我没有准确说出其定位,可能不少人会错过一台好产品,赶紧开始。
定位
豪爵厂家给这台XCR300的定义是“多用途跨界街跑”。我个人在没试这台车之前,看了下参数,结合这个排量,自然而然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一台低扭特别强劲,跑不了什么高速,做工优秀的车而已。
但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这台XCR真的不完全是这样。
它的整体质感绝对不比泰产的本田川崎差,甚至某些方面还要更好。
我认为这台车就是一部极其适合低调偏实用主义,不仅仅只会“以貌取车”的新手朋友。
他们需要柔顺的动力,有载人需求,大多数时间追求城市通勤,思想沉稳,也有想法提升自己的驾驶水平;不想修车,懒得后期换这改那,注重细节和做工,偶尔有时间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中短途摩旅。
正文
之前一直不是特别愿意聊豪爵的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红是非多,好端端的产品感觉老是一些无聊的戏码似乎成为了配角。
我自己嘛,就一爱好者,真心是没兴趣趟这滩浑水。其实我现实里还算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啥爱好没有就好摩托车汽车这一口。早年间钟爱试驾汽车,但不少车试了下来,跟网上某些言论一对比可谓是牛头不对马脚,我相信屏幕前的各位绝对有过这个感觉。所以过去一气之下真的是拉黑\取关了不少测评媒体。

各位,请一定一定一定,亲身骑过再自己判断,相信自己。行了,这个话题到此为止。为什么这次我找了台XCR300来测试呢?理由其实很简单:今年摩博会前看到一张XCR的路测照,觉得比较符合我自己对一台街车的审美。关键,它还是豪爵。
那么回到摩托车设计上,豪爵为什么给人的感觉设计老是不在线呢?这就要回到大长江的企业文化上。前面说过,豪爵的每一台车完成度都非常的高,我们就拿今天这台XCR来说,各位知道这台车诞生于什么时候吗?经销商告诉我:两年前他就已经参加过这台车的路测评价了。
几年对于潮流这个东西来说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豪爵的产品需要在设计之初,这个外观就必须熬过至少这几年年的审美期,你别说,就算是国外设计团队,也很难。有的人说,直接引进国外优秀设计团队不好吗?说这话的同学我估计对大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文气氛不大了解吧?
你觉得设计部门可以直接跳过领导的层层审批直接把方案落地?想多了吧?其实这台车在几年前就具备上市条件的,但是被追求极致的老板一票否决了。
于是,反复雕琢,现在才能呈出我们眼前的这个产品。所以千万别用网红车,或者突然冒出的一台感觉设计很在线的车来对比豪爵的车。很简单:外观非常符合时下潮流的车,要么设计部门牛逼到天际,能够在5年前就预判出此时此刻的审美,要么就是路测都交给用户来做,负责点的厂家边卖边改进。这下懂了吧?为什么豪爵给一般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设计不在线?质量特别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道理:大长江有时间有资本把一个产品造好测试好,慢工出细活之后再上市。
静态表现
外观
说完上面一段,咱们就可以聊外观了。我完全不知道也不关心其他人是怎么评价这台车外观的。在我看来,这个外观设计虽然称不上惊艳,但无疑是成功的。额,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都是手机随手拍,后期修图完全不会,网上高清大图多的很,各位自己看,我这里就不多放图了。
做工
豪爵似乎绕不开做工,反正该表扬还得表扬。漆水、接缝、材质、贴纸、异响控制的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说个细节,就是油箱上HAOJUE这几个拼音字母。
整车工艺,我说保守点,跟泰产、越产的进口大贸车不相上下。这个很直接的东西不用我过多阐述,各位车友感兴趣自己去到各个城市的门店一看便知。稍微鸡蛋里挑一点骨头,我绕来绕去带着放大镜看了半天,发现转向柱这里的焊工略显粗糙。
座高及座垫
785mm座高,我身高172cm,大众身材,停车状态下双脚全脚掌完全着地,甚至还有余量。(感谢把我照得这么显高,哈哈)
上面这个XCR看起来还挺有设计感,整体挺搭的。
不过,这天晚上跟老婆大人外出,很难得她表示这台车的后座是我骑了这么多的街车里面非常舒服的了,座椅又宽又柔软,膝盖也蜷得没那么难受。
后来才发现就是考虑到后座的乘坐舒适性,XCR才尽量把后脚踏下沉及靠前。后座的乘坐舒适性这一点说不定会成为XCR的一个卖点。各位大兄弟一定有这种体验:大多数情况,只要老婆大人或者女朋友跟着去买车,人一来就先点评外观,然后就往后座一坐,不舒服的一律一票否决。
我也不知道厂家有没有把这副座椅做一个重点宣传,我觉得比强调双排气更好。
骑行三角
XCR手把高度比一般的运动街车高,跟DR300摆一起各位可以对比下。
手把一高,外加脚踏位置下移,很自然驾驶者就会坐得更加直立,时间长了疲劳感也会明显低于DR300这种前趴式的战斗坐姿。这么一来,车型定位一下子就变成多用途车型了,这也比较符合厂家的定位。对了,这里顺便提一句这个小风挡。
我个人不是很理解这是一种什么审美观,秒变“街车加三箱”风格吗?再者说,厂家定位是多用途,难道车主们还真把XCR当Adv了吗?专业的事用专业的车去完成,这类带有跨界风的车,想想就行了,风阻保护XCR绝对是没有也是不需要的。按键还是那套熟悉的按键,操作方便,手感及反馈优秀,优点就不多说了。对了,不带背光。


仪表
还是豪爵此前在多款车上装配过的那套负显仪表。
你说它好看吗?惊艳吗?那当然是没有。但是实际骑行过程中,我个人最关心的转速、时间、车速、档位、油量就这么清清楚楚展示在面前。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我个人依然觉得实用,信息读取清晰最关键。
灯光
还是在平时我找的那条有昏黄路灯的路边测试。
远近光效果如下图:
至于亮度那是非常ok的,LED灯的白光非常明显。车尾灯看起来是这么个样子。

后视镜角度很好,眼睛一转就能看到。

动态表现
发动机
网上贴标签贴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这个发动机了吧?老三样的250扩缸嘛,两气门嘛,我替这部分人说了。个人认为:一台发动机我们真的不需要太过于关心它的硬件构造,这东西对我们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先进和不先进,除了道听途说,你能看出多少区别?咱们评价一台发动机好与不好,难道不就是在稳定可靠、性能、油耗上面找出一个适当的平衡吗?那照某些逻辑,铃木K5一个发动机用二十年,隼的发动机用了十多年,只要基础结构不改那都是垃圾了?
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扩缸各位真的别听一些显得很专业的人说什么“就是减小了冲程”、“就是缩小了缸径”、“就是XXX”这类话,仿佛改变一台发动机就是一句话的事。
一个小小的改变,太多的管路要改道、太多的材质需要优化和重新匹配、太多的调校需要重新完成。请对研发人员的辛勤劳动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我向来不喜欢说太专业的,因为比较枯燥,大多数人看不到也看不懂,但偶尔还是得说说。
我们来看看这台发动机,缸头、缸体、曲轴和电喷、进排气、冷却和传动系统等,超过70%以上关键部件都跟老款250发动机有着本质区别。
对了,今年发布的新款铃木隼,排量啥都没变,但是内部走线,包括零部件升级比例高达70%,那是不是在键盘侠眼力,也是一台几十年不变的发动机?
说回来,XCR这台发动机采用了大量的日本进口零部件,具体我就懒得一一列举了,各位请看图。
这台发动机上搭载了针刺缸套、轻量化活塞、PVD活塞环等降阻增效设计。
曲轴,毛坯是由日本角田铁工所进行整体精加工,进口毛坯由常州豪爵铃木生产车间使用日德等国进口设备进行铣、车、磨、氮化、高频淬火和动平衡自动调校等后续加工。
最后再由机器人将加工精度达μm级的日本大同轴瓦和曲轴成品等进行装配。
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工艺提升,被人简单一句“就是个250扩缸机”带过…说实话,我如果是厂家研发人员和车间员工,我会觉得很委屈。
我知道这台发动机被人吐槽最多的就是这个两气门,感觉只要不是四气门就不高级。
先从结构上来说,四气门比两气门多了两个气门弹簧。所以很容易想到:四气门发动机在做功时,每次需要多推动两个气门,低转速的时候空气流速一定是要低于两气门的,那么此时的扭矩响应要比两气门慢,发动机的排量越小,这个趋势越明显。但四气门相比两气门更充分的运用了燃烧室空间,所以它在高转速时相比两气门就拥有更好的进气和换气效率,所以在高转速区间,四气门结构更利于动力输出。
但如果是偏运动的车型,即使排量不大,如果是四气门那么高转的时候明显是好于两气门的。四气门明显精密度和维护难度是高于两气门的,也更加娇贵,所以四气门的成本肯定是要比两气门高的。所以说,无论啥车都唯气门论绝对是一个伪命题,这一点毫无疑问。总得来说,四气门偏高转输出,两气门偏低转输出,大多数情况下做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要但是了啊,这台XCR300的发动机虽然是两气门,并且结构上这台发动机是缸径小于冲程的,分别是57.3mm*57.8mm,按理说也应该偏低扭是吧?但它的调校居然高转输出也不弱,动力延展性非常好,真是相当出乎意料。实际体验下来,转速在10800转断油之前,无顺风下坡的情况下,目前表显最高时速竟能高达15X公里,如果没有断油,速度还能提升。
最重要的,还是我前文提到的观点:别听任何人吹,别在意任何人那一副高高在上一脸不屑的神情和口气,咱们要了解一台车最好自己试。这里我倒不是纯粹为厂家说话,而是我比较害怕有的车友被键盘侠的气势给带偏了,那才真的是无辜。
低速表现
实测:2档在完全不拧油门的情况下可以以11公里时速匀速前行,3档可以以13公里时速匀速前行,4档18公里左右。
高速表现
发动机4800转以下振动控制非常好,5000转左右开始有震动传来,大概5500转有一个共振点,6000转左右明显开始好转,一直拉到10800转断油,所有的震动都是一个完全可以令人接受的水平。实测:6档在5000转左右能保持80公里时速巡航;6200转左右能保持100公里时速巡航;7500转左右能保持120公里时速巡航。各个档位在任何速度下动力的结合非常的舒服,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整个发动机调校就是一股满满的日系风,跟部分欧洲车那种拳拳到肉的感觉截然不同。
那么回到这个话题,这套动力系统表现怎么样?发动机既然是豪爵出品,可靠性自然不差;油耗中等吧;动力表现和质感事实说话。所以,爱听某些人总说这发动机烂和落后的车友们,自己判断吧。有个心理预期了,欢迎去试驾,我这里就不跟车都没摸过的人抬杠了。
操控
179公斤整备质量,中规中矩,不过明显这个重量是有改善空间的。整车配重设计还是不错,车架在这台新车上表现的非常硬朗,非常整。整体重心相较于DR300那种运动街车是偏高的。同时由于后轮偏窄,这台车城市里钻缝翻身还是比较灵活的。这里说个趣事,我晚上用它绕了一会定圆,发现前轮满胎了后轮却还没满。我知道我技术太一般。但其实我想说,倍耐力Rosso3的轮胎极限可真高啊…

所以说买车还是不能光看裸车价格,一些车原厂轮胎不够的,你提车后换胎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算来也不少,这对胎某宝再怎么双11加手工费也要1300+吧?
悬架
前后KYB减震。整体调校偏舒适,原厂后悬架明显比前悬架更软,前悬架不可调,但是在我本人68公斤体重的负重下表现非常好。我多次从时速80公里以上一把重刹下来,车头下沉现象并不明显。车子较高速过弯的时候,弯中前避震也没有出现忽忽悠悠的状况。
再快意义不大了,谁会100公里时速跑去压井盖?
离合器
日本FCC的滑动离合。滑动离合拉杆非常轻,单手指操作问题不大。我个人觉得太轻了,这一点的喜好还是那句话,欢迎自己现场试试。
切档的声音非常清脆,行程也适中,每一次换挡每一个档位都是“咔”的一下就搞定。提点苛刻的要求,进档时吸入感这一点,距离世界顶级还有差距,努力吧。
刹车
配置我懒得找了,各位可以自行百度,到处都是。这套日清的刹车套装实际表现非常好。拉杆行程很短,前段制动行程有很小的一段虚位,持续施加制动力会让车很有信心的停下来,也是很典型的日系风。
结语
平时大家肯定都听腻了这句话“豪爵是中国摩托车造车能力的最强武力代表”。这话虽然听起来说得有点满,但就这台XCR300开下来,我还真发自内心地有这个感触。文章开头我就说:“这台车营造的整车质感,完全不亚于泰产本田,甚至有些方面还要更胜一筹。”我为这句话负责。通过我近来对豪爵旗下几部车的体验,很明显豪爵是想从内而外用匠心和耐心去尽力打造它的品牌形象。你只要深度体验过这台XCR,把Logo挡上,要说它是一部进口大贸日系车那绝对没人不信。这车换个铃木标,妥妥的返销日本本土没有丝毫问题。
但是我真心建议,如果XCR和GSX摆在一起的话,大家多去试试这台XCR。它无论从动力、配置、操控、刹车、后座舒适性等各方面都是要明显强于GSX的,而它只贵了1300。但是,我们客观来看,街车销量想要接近跑车外观的车是不大现实的。更何况,还有那个Logo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就要呼吁我们广大车友能够更加理性,多给我们优秀的国产厂家一点时间和包容了。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