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摩托车行业全国统一价的尴尬
今年是摩托车行业新品密集发布的一年,而且很多品牌的新品发布都公布的全国统一售价,让摩托车的消费者似乎看到了明明白白消费的曙光,然而,就目前中国摩托车市场的销售模式、流转成本、法治环境而言,这种乐观的论断为时尚早,实际的消费过程中,要么这个全国统一价被转化成炒作的噱头,要么就根本买不到这个价的车!那么,在中国摩托车行业统一价为什么难以实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销售模式:中国摩托车行业目前的主要销售模式是代理制;就是一个强大的品牌一定会有这样的利益链条:厂家——省代——零售商——乡镇网络。这种模式在摩托车行业始创于钱江,后来就一直被沿用至今,品牌号召力强的网络覆盖面就广大,品牌号召力差的品牌覆盖力就弱。而工厂的设想是自己辛辛苦苦研发出一个产品,都希望卖的好,所以为了防止商家牟取暴利,也为了让新品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厂家公布了一个统一零售价。然而,厂家没想过,产品供应链条如此之长,通过层层盘剥,产品利润空间到终端手上已是所剩无几,终端销售商就会采取两个办法,要么不卖此产品了,要么换个配置加价销售,没办法,利益决定的。而邻国日本为什么能统一价销售呢?在这个方面,他们的销售模式是扁平化,由厂家直接对准门店,且日本国土面积较小,相当于我们的省级地域,门店不需自备库存,省去资金投入,运营费用,所以他们在这方面有执行统一价的条件。
二、流转成本: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流转成本其实是相当的大;一辆车从厂家出来流转到省代,省代加点钱也是理直气壮,感觉理所应当,省代的仓储费用、业务人员费用、财务办公费用等,等于既承担了部分厂家的职能,又实际扮演着商家的角色,不信,你厂家自己来设办事处试试,两种模式一比较,厂家就会选择能找省代尽量找省代的模式。接下来摩托车流转到县级代理商手里,这时就更千奇百怪,运费、仓储费等倒是相差不大,然而门店的税收费用、车辆的办牌费用等涉及到地方政策法规执行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最后流转到乡镇老板手上,经营费用倒是不大了,可都是乡里乡亲,谁买个车不赊帐?买你的车赊帐是给你面子,哪个店不赊?要帐要急眼了,谁下得了这个面子?结果开个几年乡镇店,钱好象是赚了一点,全赊出去了,哪家不有个7万8万的外欠?关键是还钱,摩托车质量好还阿弥陀佛,保佑欠款全额收回,如果有点质量争议,不要扣个两三百块?所以,乡镇经销商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也不愿意执行无利润空间的所谓统一零售价。
三、法治环境:前面说过不同的地方法规的执行都存在不同,举一实例,摩托车辆车税收有几十元一辆的,有一百多元一辆的,摩托车挂牌,有收购置税的地方,有不收的地方,关键还有,摩托车所谓的年审,除了收费之外,其他形同虚设,管你摩托车状况如何、排放是否达标?这样的话,消费者几乎没有多少车辆的安全保养意识和排放保养意识,那么,经销商在摩托车的获取利益的途径单一,只能靠卖车这一锤子了,所以你厂家搞个全国统一价让我几乎无利可图,我才不干呢!而象台湾,摩托车在大街上如钢铁洪流,可人家管理有方,摩托车秩序井然,且用户安全保养意识和环境保养意识很强,车子用了几年下来,性能和排放都是达标的,这样,台湾的车行零售可以少赚点,服务做好点,挽留住自己的老客户,就不愁吃穿。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目前可以执行,那就是公布的统一价的利润空间让这些所有的费用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而这种情况相信此产品的销量不会大,用户的吐槽会很多,都会感觉到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同一型号摩托车怎么那么便宜?
综上所述,厂家执行全国统一零售价并没有错,而是要看执行全国统一零售价的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自己所担负责任是否到位,再来考虑,否则,公布了统一价也得不到有力执行,自己费了力,商家不愿意、用户没得利,大家都有气的多失而不是多赢的局面,又有什么必要呢?
联系我们、公众号